茶的起源
在中国古代,从皇帝到大臣;从知识分子到小贩;从商人到普通人,每个人都知道茶。它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俗话说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中国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传说中神农是第一个发现茶的人。
当没有足够的食物供整个人类食用时,神农出生了。这个孩子天生异相,身体是透明的,五脏六腑都清晰可见,头上长有两只角,牛头人身。当他长大后,当了首领的他开始教人们怎样种植粮食。尽管那时的人们因为神农的帮助能够更好地养活自己,但人类经常因为不加区别地吃东西而生病甚至死亡。为了拯救更多的生命,神农决定品尝数百种草药。他把能食用的放在身体左边的袋子里,介绍给别人吃,用作药用;不能够食用的就放在身体的右边袋子里,提醒人们注意不可以食用。
有一天,他试了一小片新鲜的叶子,因为他的腹部是透明的,所以人们可以看到叶子正在清洗他的每一个器官,在叶子游走全身之后,人们看见神农的身体变得干净如新 。然后他把这片叶子命名为“茶”,意思是“检查”。之后,他继续品尝其他草药,但有一天,神农尝到了“断肠草”,这种毒草太厉害了,他还来不及吃茶解毒就死了。最后,他为拯救人类而牺牲了自己,受到了人们的尊敬。他被称为“五谷之帝”、“神农氏”。而因为神农,茶在当时被称为“药”,变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茶业是逐渐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 在西周和东周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人们开始种植茶树。此时的茶大多作为蔬菜来食用,或是作为献给神佛的贡品来祈福。而在春天和秋天,它又被当成一种药物来治疗疾病。
- 在战国时期,茶又被当做一种食物来食用。
- 在西汉时期(公元前2000年),茶叶贸易开始在各个地方繁荣发展起来,现在的中国成都是当时最大的茶业集散地。
- 从东汉时期(公元前1500年)开始,为了使茶叶更加容易携带,卖到更远的地方,人们开始制作可以固定形状的茶砖。
- 从唐朝(公元前1200年)开始,饮茶文化在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开始盛行。在这时期出版的饮茶著作《茶经》的作者陆羽,由于对中国茶文化的贡献不可估量,至今仍被尊为“茶圣”。他是第一个出版关于茶的种植、制作和饮用的人。
- 从宋朝(公元前1000年)开始,随着人们对于煮茶水源的重视以及制茶技术的进步和提高,当时社会开始流行进行各种饮茶的比赛。在这段时间里,磨好的茶粉开始流行,然而,茶粉的盛行在元朝末期就完全消失了。
- 从元朝(公元前700年)开始,散茶开始在当时社会的底层开始盛行,而当时的上层阶级,仍旧流行品饮茶砖。也是从这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喝用散茶冲泡的茶汤了。
- 从明朝(公元前600年)开始,人们用新发明的制茶技术开始制作黄茶,红茶以及花茶。
- 从清朝(公元前300年)开始,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出口茶叶的国家,中国茶开始在全世界闻名。
六种中国茶
如果你有去过中国本地的茶叶市场,那你会惊讶地发现,会有非常多种类的茶等待你去品尝。你可能会感到困惑,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道选择哪一类的茶叶,更别说一下子买到最合适自己的茶叶了。在中国,茶的分类与西方茶文化完全不同。例如,在西方,茶通常是根据叶子的颜色来分类的,而在中国,人们是根据茶叶所冲泡出来的茶汤的颜色来分类。因此,黑色的茶叶在中国称为红茶,这是因为它冲泡出来的茶汤鲜艳如红色宝石,而在西方,这种黑色的茶叶就被称之为‘黑茶’ (Black Tea)。在一些西方文化中,红茶也被用来形容不加牛奶的茶。
为了更好地分清茶的种类,下图用冲泡出来的茶汤的颜色形象地区分六大中国茶。
事实上,鉴别不同的中国茶的种类并不复杂。除了以上根据茶汤的颜色区分种类外,我们还可以根据茶叶的发酵程度来区别。在此之前,我们需要来理解什么是茶叶的发酵。茶叶的发酵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叶被酶氧化,从而产生了茶黄素和茶红素,这类物质又可以改变茶叶原来的颜色,使茶叶变红。发酵通常在特殊的房间里面进行,合适的湿度和温度至关重要。因为温度和湿度以及叶子本身所含的水份都会影响发酵的结果。人们用发酵的比例来区分不同类型的茶叶。例如绿茶只有0%-5%的发酵程度,通常没有发酵这一过程。白茶则保持了5%-10%的发酵程度,黄茶发酵至10%, 乌龙茶10%-60%,红茶80%-85%,而黑茶往往是完全发酵茶。
- 31 乌龙茶
- 37 普洱茶
- 15 绿茶
- 4 茉莉花茶
- 20 红茶
- 7 白茶
- 3 黑茶
- 54 高端中国茶
- 22 茶礼
- 4 茶叶样品
- 194 茶具及周边
- 18 兰花香
- 23 土香
- 8 奶香
- 13 岩味
- 32 木质香
- 34 果香
- 2 枣香
- 3 栀子花香
- 4 栗子香
- 1 橙香
- 23 清香
- 12 焦糖味
- 1 焦香
- 95 甜味
- 8 矿物质味
- 2 碳焙香
- 1 竹子香
- 3 肉桂香
- 1 腊梅香
- 1 芦苇香
- 66 花香
- 2 苔藓味
- 21 苦味
- 4 茉莉香
- 6 草药香
- 7 草香
- 2 荔枝味
- 2 莲花香
- 2 薯香
- 19 蜜糖味
- 1 酸味
- 1 银花香
- 4 龙眼味
- 1 槟榔味
- 2 烟熏味
- 3 陈味
-
2010年茶王普洱青饼 357克 (茶饼) $129.99
-
太平猴魁 2025 $38.99 / 30克
-
古树滇红 $10.99 / 40克
产品筛选
种类筛选
普洱种类筛选
种类筛选
味道筛选
颜色筛选
材质筛选
Filter by Number of Pieces
颜色筛选
材质筛选
尺寸筛选
颜色筛选
材质筛选
尺寸筛选
颜色筛选
材质筛选
尺寸筛选
颜色筛选
材质筛选
产地筛选
最近浏览
332 Products
-
$649.99
此壶承为仿元青花工艺,全手工手绘制作而成。图案为一鹭莲科,也可以叫一路连科,它的美好寓意取自鹭鸶与莲叶互相搭配而成的图案。因为“鹭” 与“路”同音,而“莲”又与“连”,因此谐为“一路连科”。古代科举中,连续考中被称为“连科”,“一路连科”是对学子的美好祝福,寓意仕途顺利、步步高升。
此外,众所周知,元青花是指我国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时期制作的青花瓷器。元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瓷器艺术的鼎盛时期之一,元青花瓷器作为当时的代表之一,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术水平。元青花的特点是采用青花彩绘,使用的颜料是由氧化钴制成的青色颜料,烧制后颜色鲜艳浓郁,具有极高的装饰效果。元青花瓷器造型多样,器型较厚重,线条简练流畅,器形稳重庄重,制作精美。而之后元青花的改变是在唐瓷宋瓷的基础上加以升华。首先从釉色上进行改进和创新。发明了独特的白釉、卵白釉、青白釉,使得釉面晶莹剔透。在釉色上采用进口钴料,即“苏麻离青” 或使用国产青料制作而成。
而元青花锡斑的形成是青料中局部的铁元素含量特别高,在高温釉溶液中达到饱和状态,烧窑加温结束后,窑温逐步下降形成超饱和部分的铁元素开始析出。如果青料的铁含量越高,冷却的速度又控制得当,器物上就较易产生锡斑。
除烧制及用料外,锡斑的形成还存在釉料一环的因素,即在绘画的过程中,因青料堆集也会形成锡斑。往往在起落笔、交汇处及顿笔着墨的器物面上,锡斑的出现率也更多。锡斑成形,既可以说是造化天成,也能说是人工点缀。
这款 一鸳莲升青花壶承 的青花呈色虽浓艳,但其 “锡斑感” 较浅,使整体观感更加 清秀雅致,呈现出一种 “眉清目秀” 的气质,与传统元青花的浓烈豪放风格相比,显得更加内敛含蓄,富有书卷气息。它在延续元青花经典风格的同时,融入了一种更细腻柔和的艺术审美,让茶席间的品茗氛围更添一份温润儒雅之感。
-
$35.99
这款公道杯 采用传统粉引工艺烧制,质感粗犷而不失温润,呈现出手工陶器的独特美感。外壁肌理感十足,仿佛大地的自然肌肤,与内壁光滑细腻的白釉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粗犷与精致的和谐之美。
设计亮点:
- 粉引工艺:外壁施以粉引技法,使陶胎透出朦胧的白色晕染,带有岁月沉淀的温润质感,每件器物均独一无二。
- 原始肌理:杯身手工塑形,表面肌理犹如木纹流转,手感细腻有温度,呈现出自然、素朴的美感。
- 流畅壶嘴:弧形壶嘴设计,使倒茶时水流顺畅,不易滴漏,提升茶席的优雅体验。
- 宽口设计:宽口杯身便于观察茶汤色泽,同时确保茶汤均匀流出,减少茶渣沉积。
- 稳固底座:杯底比例匀称,稳定不易倾倒,适用于各种茶席搭配。
这款公道杯 兼具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是茶席中的实用佳品。其古朴的肌理、温润的釉色,使倒茶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仪式感。
-
缺货中
$499.99此盖碗使用釉里红工艺全手工制作而成。釉里红的烧制难度极大,成品率极低。它以铜为着色剂,在白胎上直接绘制各种图案纹饰,然后在上面施一层釉。在高温还原焰中,铜元素发出红色,因此得名“釉里红”。此釉里盖碗红色彩鲜艳饱满,与洁白的瓷胎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釉里红独有的质感和美丽。
盖碗通体以缠枝莲为主题图案。在传统寓意中,缠枝莲因其“花中有花,叶内添花”,又名“万寿藤”,寓意吉庆,因其结构连绵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除此之外,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莲花是真善美的化身,同时又是佛的征。“莲”与“连”谐音,连绵不断的意思,寄托着良好的祝愿和寓意情感。缠枝莲作为中国传统纹饰的一部分传承至今,与其自身的美感和文化有关,具有独特的艺术性。莲花具有的圣洁气质,美而不妖,丽而不俗。正是因为它的这种美感,缠枝莲成为一种装饰图案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此盖碗整体比例协调,盖钮圆润饱满,碗口设计贴合手感,壶承底部装饰有传统回纹图案,增添了古典韵味。
釉里红盖碗是一件集艺术与实用于一体的珍品,它以釉里红这一珍贵的工艺,将古老技艺与现代审美完美融合。那一抹深邃的红色宛如跃动的火焰,在洁白的瓷胎上熠熠生辉,散发着高贵与典雅的气质。
-
$299.99
此青花釉里红高脚杯使用青花釉里红工艺全手工制作而成。在茶道文化中,高脚杯象征着庄重与优雅。使用高脚杯品茗时,举杯的动作显得从容优雅,仿佛置身于古韵悠然的时光里,为茶事增添了更多的仪式感和趣味。其画片以山茶花为图案,象征着热情与美好,常用于表达吉祥与幸福的美好祝愿。
而青花釉里红,俗称“青花加紫”,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加绘纹饰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青花,是指用青花料描绘图案花纹,然后施透明釉,在以1200C以上的还原焰一次烧成的釉下彩。釉里红,是指用铜的氧化物(铜花)为着色剂配制的彩料,在坯体上(或先施以青白釉的坯胎土)描绘纹样,再盖一层青白釉,然后装匣入窑,经1250C~1280C的强还原焰气氛,使高价铜还原成低价铜,呈现娇妍而沉着的红色花纹。在青花空白处,可以使用釉里红釉里进行绘画创作,故称为青花釉里红。
青花釉里红制造工艺难度非常大,古代有人为烧造青花釉里红瓷器导致倾家荡产的下场。因为青花釉里红瓷器的特点是在瓷胎上同时用钴和铜两种色料彩绘,然后罩釉经高温烧造还原而成。由于钴和铜两种元素还原的温度不同,工艺掌握难度非常大,所以青花釉里红成功的瓷器很少。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飞红现象,即铜和钴两种料融为一体,或者呈色不分明,显得很模糊。
用青花和釉里红制作瓷器,达到了蓝、红、白交相辉映的艺术效果,使瓷器的美丽达到了一个艺术上的新高度。
-
缺货中
$299.99此炉式杯使用釉里红工艺全手工制作而成。杯型为炉式。其造型源于古代炉具的设计,既承载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展现了独特的艺术美感。其杯型设计以古朴庄重为主调,整体线条流畅而自然,杯口微微外撇,优雅大方;杯身圆润饱满,比例协调,过渡自然,给人以视觉上的平衡感与舒适感。
炉式杯的美丽不仅体现在外观设计上,还在于它对细节的关注和工艺的精湛。杯口的开合比例恰到好处,饮用时贴合手感;杯底略微内收,辅以经典的回纹装饰,不仅增加了视觉上的层次感,还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寓意。
除此之外,釉里红的烧制难度极大,成品率极低。它以铜为着色剂,在白胎上直接绘制各种图案纹饰,然后在上面施一层釉。在高温还原焰中,铜元素发出红色,因此得名“釉里红”。此釉里盖碗红色彩鲜艳饱满,与洁白的瓷胎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釉里红独有的质感和美丽。
此杯通体以缠枝莲为主题图案。在传统寓意中,缠枝莲因其“花中有花,叶内添花”,又名“万寿藤”,寓意吉庆,因其结构连绵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除此之外,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莲花是真善美的化身,同时又是佛的征。“莲”与“连”谐音,连绵不断的意思,寄托着良好的祝愿和寓意情感。缠枝莲作为中国传统纹饰的一部分传承至今,与其自身的美感和文化有关,具有独特的艺术性。莲花具有的圣洁气质,美而不妖,丽而不俗。正是因为它的这种美感,缠枝莲成为一种装饰图案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此釉里红炉式杯是一件集艺术与实用于一体的珍品,它以釉里红这一珍贵的工艺,将古老技艺与现代审美完美融合。那一抹深邃的红色宛如跃动的火焰,在洁白的瓷胎上熠熠生辉,散发着高贵与典雅的气质。
-
$138.99
这款黄釉粉彩玉兔望月小茶壶是一件结合了传统中国艺术与精湛工艺的美丽之作。
设计与外观:
- 图案:茶壶采用优雅的设计,图案为“玉兔望月”。这个图案描绘了两只白兔仰望满月,周围点缀着细腻的竹叶,营造出宁静而诗意的场景。
- 颜色:茶壶覆盖着明亮的黄色釉,这为粉彩绘画提供了一个欢快而明亮的背景。黄色釉色彩丰富且光滑,增添了整件作品的优雅气质。
工艺与技术:
- 黄色釉:使用黄色釉是中国瓷器艺术中的一种特殊技艺。它需要在陶瓷胚体上涂上黄色颜料,然后在窑中烧制。这一过程赋予茶壶醒目而鲜艳的黄色。
- 粉彩:粉彩,是一种釉上彩。这种工艺使用一系列柔和细腻的颜色,先在釉上绘制,然后在较低温度下烧制。粉彩技艺体现在兔子、月亮和竹叶的细致描绘中,这些图案以柔和和谐的颜色精心绘制。
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
“玉兔望月”的寓意主要是表达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这个寓意源于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其中玉兔为了陪伴嫦娥而请求到月宫中居住,从而形成了玉兔望月的形象。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玉兔的善良和对家人的关爱,也反映了古人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兔望月”不仅是中秋节的象征,也是表达思念和团圆愿望的重要文化元素。
玉兔望月小茶壶兼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诗意美感。它不仅是一件实用的茶具,还可以作为一件美丽的装饰品,被珍藏和欣赏。
-
缺货中
$65.99这款窑变极光蓝釉葫芦公道杯是一件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美学的精美茶具,其设计独特,釉色变化多端,呈现出极光般的绚丽效果。
设计与外观
- 形状:公道杯采用葫芦形设计,流线型的外观使其既美观又实用。杯口的设计方便倒茶时控制水流,避免溢出。
- 釉色:外部釉色以极光蓝为主,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变化。从深邃的蓝色到淡雅的白色,仿佛极光在夜空中舞动。内部则以紫色,蓝色釉为主,呈现出星空般的神秘色彩。
工艺与技术
- 窑变工艺:窑变是一种通过在烧制过程中对温度、气氛的控制,使釉面产生自然且不可预测的变化。每一件窑变瓷器都是独一无二的,釉色与图案皆有不同。这款公道杯在烧制过程中,釉面自然流淌,形成了美丽的色彩渐变和纹理效果。
- 极光蓝釉:极光蓝釉是一种特殊的釉料,通过高温烧制后呈现出蓝色和其他色彩的变化。这种釉色不仅美观,还具有很强的耐久性和抗腐蚀性。
功能与实用性
- 公道杯的用途:公道杯在茶道中用于均匀分茶,确保每位品茶者都能享受到同样浓度的茶汤。葫芦形设计不仅美观,还具有良好的手感和实用性。
- 艺术价值:这款公道杯不仅是一件实用的茶具,更是一件艺术品。其独特的釉色变化和优雅的形状使其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
这款窑变极光蓝釉葫芦公道杯,无论是用于日常品茶,还是作为艺术品收藏,都是一件充满魅力的茶具精品。每一次使用,都是一次对传统工艺与现代美学的感受与欣赏。
注意:
- 窑变釉则因本身效果不可控,往往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 陶瓷根据使用材料、配方工艺、压力大小、保压时间、块体厚度、烧结温度、保温时间的不同气孔率也不同,一般越细腻的白瓷,气孔率越小,越是粗陶气孔率越大。
- 因为瓷器是由泥土烧制而成,随着泥土中所含矿物铁质的不同,不同的泥料烧制后呈现的铁点数量也不一样,是健康无害不影响使用的,而去掉黑点需要用到化工原料,较大的伤害了好瓷器。
- 手工制品并非完美,每一只器物可存在大小形状颜色等的差异。
-
$59.99
这款窑变极光蓝釉葫芦公道杯是一件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美学的精美茶具,其设计独特,釉色变化多端,呈现出极光般的绚丽效果。
设计与外观
- 形状:公道杯采用葫芦形设计,流线型的外观使其既美观又实用。杯口的设计方便倒茶时控制水流,避免溢出。
- 釉色:外部釉色以极光蓝为主,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变化。从深邃的蓝色到淡雅的白色,仿佛极光在夜空中舞动。内部则以紫色,蓝色釉为主,呈现出星空般的神秘色彩。
工艺与技术
- 窑变工艺:窑变是一种通过在烧制过程中对温度、气氛的控制,使釉面产生自然且不可预测的变化。每一件窑变瓷器都是独一无二的,釉色与图案皆有不同。这款公道杯在烧制过程中,釉面自然流淌,形成了美丽的色彩渐变和纹理效果。
- 极光蓝釉:极光蓝釉是一种特殊的釉料,通过高温烧制后呈现出蓝色和其他色彩的变化。这种釉色不仅美观,还具有很强的耐久性和抗腐蚀性。
功能与实用性
- 公道杯的用途:公道杯在茶道中用于均匀分茶,确保每位品茶者都能享受到同样浓度的茶汤。葫芦形设计不仅美观,还具有良好的手感和实用性。
- 艺术价值:这款公道杯不仅是一件实用的茶具,更是一件艺术品。其独特的釉色变化和优雅的形状使其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
这款窑变极光蓝釉葫芦公道杯,无论是用于日常品茶,还是作为艺术品收藏,都是一件充满魅力的茶具精品。每一次使用,都是一次对传统工艺与现代美学的感受与欣赏。
注意:
- 窑变釉则因本身效果不可控,往往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 陶瓷根据使用材料、配方工艺、压力大小、保压时间、块体厚度、烧结温度、保温时间的不同气孔率也不同,一般越细腻的白瓷,气孔率越小,越是粗陶气孔率越大。
- 因为瓷器是由泥土烧制而成,随着泥土中所含矿物铁质的不同,不同的泥料烧制后呈现的铁点数量也不一样,是健康无害不影响使用的,而去掉黑点需要用到化工原料,较大的伤害了好瓷器。
- 手工制品并非完美,每一只器物可存在大小形状颜色等的差异。
-
缺货中
$75.99此盖置使用青花釉下彩工艺全手工绘制而成。盖置是很多人泡茶所需要的一个器物,它是用来放置壶盖、盘盖、杯盖的器物,既可以保持盖子的清洁,也可以避免 沾湿桌面。
缠枝莲“花中有花,叶内添花”,又名“万寿藤”,寓意吉庆,因其结构连绵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除此之外,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莲花是真善美的化身,同时又是佛的征。“莲”与“连”谐音,连绵不断的意思,寄托着良好的祝愿和寓意情感。缠枝莲作为中国传统纹饰的一部分传承至今,与其自身的美感和文化有关,具有独特的艺术性。莲花具有的圣洁气质,美而不妖,丽而不俗。正是因为它的这种美感,缠枝莲成为一种装饰图案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此款盖置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栩栩如生的缠枝莲纹饰,使整个画面釉色油润,古朴典雅,又鲜活灵动。
-
$559.99
此品茗杯为仿明风格,釉下青花工艺,全手工手绘制作而成,图案为经典的缠枝莲纹饰。除此之外,薄似蝉翼,亮如玻璃,轻若浮云的薄胎工艺让这只品茗杯在对着光看去的时候,其内所绘制的缠枝莲纹就会隐隐约约地透出来,若隐若现,就像彩云追月,披光含雾,美不胜收,令人陶醉。
这只品茗杯的画片缠枝莲“花中有花,叶内添花”,又名“万寿藤”,寓意吉庆,因其结构连绵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除此之外,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莲花是真善美的化身,同时又是佛的征。“莲”与“连”谐音,连绵不断的意思,寄托着良好的祝愿和寓意情感。缠枝莲作为中国传统纹饰的一部分传承至今,与其自身的美感和文化有关,具有独特的艺术性。莲花具有的圣洁气质,美而不妖,丽而不俗。正是因为它的这种美感,缠枝莲成为一种装饰图案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此品茗杯外侧的如意纹也有着美好的寓意,即为吉祥的意思。其贵在圆润无缺, 如意呈祥, 在优美的形式之下饱含深刻的意义, 代表着吉祥、称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除此之外,其瓷器上美丽的锡斑更加赋予了它独特的魅力。锡斑的形成是青料中局部的铁元素含量特别高,在高温釉溶液中达到饱和状态,烧窑加温结束后,窑温逐步下降形成超饱和部分的铁元素开始析出。如果青料的铁含量越高,冷却的速度又控制得当,器物上就较易产生锡斑。
除烧制及用料外,锡斑的形成还存在釉料一环的因素,即在绘画的过程中,因青料堆集也会形成锡斑。往往在起落笔、交汇处及顿笔着墨的器物面上,锡斑的出现率也更多。锡斑成形,既可以说是造化天成,也能说是人工点缀。这些锡斑不仅增添了碗的古朴质感,还赋予了碗一种独特的历史感。
此品茗杯画片细腻,笔触细腻,勾勒出独特的线条美感。其青花料雅致细腻,带有独特的锡斑,在灯光下呈现出婉约灵动的美伦美奂。外面留白,内里满绘的设计让这只盖碗呈现出恰到好处的极简与繁复,创造了简约与华丽的完美融合。
这只品茗杯优雅而美丽,具有浓浓的仿明情调,让人爱不释手。
-
$339.99
此小巧而又精致的斗彩皮球花盖碗是用青花勾勒后二次施彩精工制作而成。
众所周知,斗彩又称逗彩,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创烧于明朝宣德年间,明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
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而皮球花纹饰是由团花演变而来的瓷器纹饰,从隋代就开始有这种纹饰了,所以皮球花纹饰也叫小团花或者绣球花是抽象和具象结合的瓷器纹饰,其组合形式多样,以外观极似球状而得名皮球花。中国瓷器上的纹饰都是具有美好寓意的,因为皮球花纹饰起源于团花,团花传统的纹饰有团龙、团凤、团花等纹饰,这些传统纹饰都有花团锦簇的含义,形容生活的美好。
以此盖碗其艳丽的色彩,精巧的工艺,即使放在那里也是一道亮眼的存在。再用它品一杯来自春天的茶,怕不是世间最美好的一件事了吧!
-
$429.99
此盖碗为仿元风格,釉下青花工艺,全手工手绘制作而成。图案为经典的缠枝牡丹纹饰。
牡丹,是我国人民所喜爱的传统图案之一,她以富丽饱满的形态和艳丽夺目的色泽,在我国人民心目中享有特殊的地位。作为本民族精神象征,她融进了人们对生活的美丽憧憬和良好祝愿,意寓着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源远流长。而缠枝牡丹是传统吉祥纹样,又名“万寿藤”,寓意吉庆。因结构连绵不断,故又具有“生生不息”之意。
除此之外,其瓷器上美丽的锡斑更加赋予了它独特的魅力。锡斑的形成是青料中局部的铁元素含量特别高,在高温釉溶液中达到饱和状态,烧窑加温结束后,窑温逐步下降形成超饱和部分的铁元素开始析出。如果青料的铁含量越高,冷却的速度又控制得当,器物上就较易产生锡斑。
除烧制及用料外,锡斑的形成还存在釉料一环的因素,即在绘画的过程中,因青料堆集也会形成锡斑。往往在起落笔、交汇处及顿笔着墨的器物面上,锡斑的出现率也更多。锡斑成形,既可以说是造化天成,也能说是人工点缀。这些锡斑不仅增添了碗的古朴质感,还赋予了碗一种独特的历史感。
此盖碗笔墨浓重,极具仿元茶具之风情。
-
缺货中
$999.99[vc_row et_row_padding="true" el_class="p-variations"][vc_column width="1/3" offset="vc_col-xs-4"][et_image alignment="aligncenter" image="30471" extra_class="p-current"][/et_image][/vc_column][vc_column width="1/3" offset="vc_col-xs-4"][et_image alignment="aligncenter" image="30532" img_link="url:/zh-hans/p/全手绘郎红珐琅彩二才盖碗/"][/et_image][/vc_column][vc_column width="1/3" offset="vc_col-xs-4"][/vc_column][/vc_row]此郎红二才盖碗用珐琅彩及描金工艺精心制作而成。其画片纹样为敦煌纹样,其色泽艳丽,雍容华贵,繁花似锦。
描金,金彩装饰手法之一,用本金(金粉)或亮金(金水)在瓷面上描饰装饰纹样或配合其他装饰作边线或金地使用,然后入炉经低温烘烧而成。此二才盖碗的杯盖,口延以及底座均使用了描金工艺。
此盖碗画片敦煌纹样层叠环绕,丰富多彩。其中,莲花纹样是敦煌艺术中运用最为常见的装饰纹样。在敦煌莫高窟,从北凉到元朝,窟窟都有莲花。在佛教中,莲花是圣洁光明的象征。他们认为人的灵魂可以通过莲花获得新生,进入西方的极乐世界。在莫高窟中,莲花作为装饰背景,点缀在菩萨、天人之间,表现了佛和菩萨的神圣,清洁无暇。所以,最能代表佛教的花,就是莲花。除此之外,忍冬,即金银花,它作为敦煌艺术视觉符号中一个重要的装饰性符号,是随着佛教艺术一起传入我国的装饰花纹题材。我国忍冬纹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发生。在北朝的佛教装饰中使用广泛并影响到当时的世俗装饰,盛极一时。忍冬夏季开花,初白后黄,秋末老叶枯落,紧接着又生新叶,且凌冬不凋。它静静生于荒郊野外,只要有水有土就可以顽强生存下去。因此,忍冬纹就大量地应用于和佛教有关的装饰中,就取自它这种绵延不断的生长特性。另外,敦煌纹饰中的宝相花又称宝仙花、宝莲花,传统吉祥纹样之一,是吉祥三宝之一,盛行于中国隋唐时期。宝相的说法源于佛教,所说宝相是佛教信徒对佛像的敬称,宝相花则是纯洁、端庄、美观的理想花形。
除了这些多人眼球的纹饰图案,其工艺也值得让人一赞。首先,郎红的全称叫郎窑红,又被称为宝石红、牛血红,是我国传统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郎红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用1300℃高温烧成。因铜元素在高温下极易挥发,显色范围有限,对烧成的气氛、温度要求很严,再加上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烧制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困难。郎红其釉面光洁透亮,有玻璃质感,开纹片并有牛毛纹理,其釉色莹澈浓艳,仿佛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红,光彩夺目。而红色代表吉祥、富贵,被誉为“千窑一宝”的红釉瓷,也以其特有的民族风格,成为世界陶瓷史上一颗闪耀着夺目光辉的明珠。
而珐琅彩,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装饰手法。珐琅彩通过在瓷器表面绘制彩色的图案,然后在高温下进行烧制,使颜色与瓷器表面融合成为一体,从而实现图案的持久和绚丽。这些图案通常非常精美,有花鸟、人物、山水等各种主题,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特色。珐琅彩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来完成。首先,制作瓷器的原型,然后在其表面上用特殊的矿物质颜料绘制图案。绘画完成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烧制工序,其中瓷器和彩料的烧制温度和时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温度和时间不当,可能会导致瓷器开裂或者颜色不稳定。珐琅彩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
此郎红二才盖碗工艺精巧绝伦,敦煌纹饰繁复精美,寓意深刻。
-
缺货中
$769.99此盖碗为仿明风格,釉下青花工艺,全手工手绘制作而成。图案为经典的缠枝莲纹饰。
缠枝莲“花中有花,叶内添花”,又名“万寿藤”,寓意吉庆,因其结构连绵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除此之外,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莲花是真善美的化身,同时又是佛的征。“莲”与“连”谐音,连绵不断的意思,寄托着良好的祝愿和寓意情感。缠枝莲作为中国传统纹饰的一部分传承至今,与其自身的美感和文化有关,具有独特的艺术性。莲花具有的圣洁气质,美而不妖,丽而不俗。正是因为它的这种美感,缠枝莲成为一种装饰图案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此平底盖碗外侧的如意纹也有着美好的寓意,即为吉祥的意思。其贵在圆润无缺, 如意呈祥, 在优美的形式之下饱含深刻的意义, 代表着吉祥、称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除此之外,其瓷器上美丽的锡斑更加赋予了它独特的魅力。锡斑的形成是青料中局部的铁元素含量特别高,在高温釉溶液中达到饱和状态,烧窑加温结束后,窑温逐步下降形成超饱和部分的铁元素开始析出。如果青料的铁含量越高,冷却的速度又控制得当,器物上就较易产生锡斑。
除烧制及用料外,锡斑的形成还存在釉料一环的因素,即在绘画的过程中,因青料堆集也会形成锡斑。往往在起落笔、交汇处及顿笔着墨的器物面上,锡斑的出现率也更多。锡斑成形,既可以说是造化天成,也能说是人工点缀。这些锡斑不仅增添了碗的古朴质感,还赋予了碗一种独特的历史感。
此盖碗画片细腻,笔触细腻,勾勒出独特的线条美感。其青花料雅致细腻,带有独特的锡斑,在灯光下呈现出婉约灵动的美伦美奂。外面留白,内里满绘的设计让这只盖碗呈现出恰到好处的极简与繁复,创造了简约与华丽的完美融合。
这只盖碗优雅而美丽,具有浓浓的仿明情调,让人爱不释手。
-
缺货中
$999.99此盖碗运用青花珐琅彩纯手工绘制而成。其画片为蝶恋花纹样,其色彩丰富,栩栩如生,别有一番情调。
青花珐琅彩是一种独特的瓷器装饰技艺,结合了青花和珐琅彩两种传统工艺。它是中国传统瓷器制作的一种变种,将青花和珐琅彩的特点相结合,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装饰风格。
青花是指在瓷器表面绘制蓝色图案的技艺。这种技法起源于元代,但在明代和清代达到了顶峰。青花装饰采用的是氧化钴蓝颜料,在高温下烧制后,蓝色的图案会与瓷器表面融为一体,使得图案持久耐用。
而珐琅彩,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装饰手法。珐琅彩通过在瓷器表面绘制彩色的图案,然后在高温下进行烧制,使颜色与瓷器表面融合成为一体,从而实现图案的持久和绚丽。这些图案通常非常精美,有花鸟、人物、山水等各种主题,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特色。珐琅彩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来完成。首先,制作瓷器的原型,然后在其表面上用特殊的矿物质颜料绘制图案。绘画完成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烧制工序,其中瓷器和彩料的烧制温度和时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温度和时间不当,可能会导致瓷器开裂或者颜色不稳定。珐琅彩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
青花珐琅彩将这两种工艺相结合,通常先使用青花技法绘制出蓝色的图案,然后在彩色的图案部分使用珐琅彩技艺,添加其他颜色,以增强图案的视觉效果和立体感。这样的装饰方法使得瓷器上的图案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保留了青花和珐琅彩各自的特点。青花珐琅彩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成为当时瓷器装饰的主要风格之一。
此盖碗的画片为栩栩如生的蝶恋花纹样。蝶恋花”寓意甜蜜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近来人们赋予蝶恋花更丰富的寓意,表达美好的祝愿,象征爱情美好、富贵花开。以各种形式存世。 蝴蝶是幸福、爱情的象征,它能给人以鼓舞、陶醉和向往。中国传统文学常把双飞的蝴蝶作为自由恋爱的象征,这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蝴蝶忠于情侣,一生只有一个伴侣,是昆虫界忠贞的代表之一,而且中国民间有“梁祝化蝶”的美丽传说,所以蝶恋花题材寓意甜蜜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
此釉上彩盖碗颜色丰富而多彩,笔触灵动而鲜活,让人们在品茶的同时沉浸于优美的艺术氛围中。
-
$899.99
此盖碗为仿明风格,釉下青花工艺,全手工手绘制作而成。图案为经典的缠枝莲纹饰。
缠枝莲“花中有花,叶内添花”,又名“万寿藤”,寓意吉庆,因其结构连绵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除此之外,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莲花是真善美的化身,同时又是佛的征。“莲”与“连”谐音,连绵不断的意思,寄托着良好的祝愿和寓意情感。缠枝莲作为中国传统纹饰的一部分传承至今,与其自身的美感和文化有关,具有独特的艺术性。莲花具有的圣洁气质,美而不妖,丽而不俗。正是因为它的这种美感,缠枝莲成为一种装饰图案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除此之外,其瓷器上美丽的锡斑更加赋予了它独特的魅力。锡斑的形成是青料中局部的铁元素含量特别高,在高温釉溶液中达到饱和状态,烧窑加温结束后,窑温逐步下降形成超饱和部分的铁元素开始析出。如果青料的铁含量越高,冷却的速度又控制得当,器物上就较易产生锡斑。
除烧制及用料外,锡斑的形成还存在釉料一环的因素,即在绘画的过程中,因青料堆集也会形成锡斑。往往在起落笔、交汇处及顿笔着墨的器物面上,锡斑的出现率也更多。锡斑成形,既可以说是造化天成,也能说是人工点缀。这些锡斑不仅增添了碗的古朴质感,还赋予了碗一种独特的历史感。
此盖碗画片细腻,笔触细腻,勾勒出独特的线条美感。其青花料发色淡雅,略带有淡淡的锡斑感,在灯光下呈现出婉约灵动的美伦美奂。这只盖碗素雅而古朴,具有浓浓的仿明情调,让人爱不释手。
-
缺货中
$769.99[vc_row et_row_padding="true" el_class="p-variations"][vc_column width="1/3" offset="vc_col-xs-4"][et_image alignment="aligncenter" image="30302" img_link="url:/zh-hans/p/手绘青花并蒂莲盖碗高/"][/et_image][/vc_column][vc_column width="1/3" offset="vc_col-xs-4"][et_image alignment="aligncenter" image="30275" extra_class="p-current"][/et_image][/vc_column][vc_column width="1/3" offset="vc_col-xs-4"][/vc_column][/vc_row]此盖碗为仿明风格,釉下青花工艺,全手工手绘制作而成。盖子上图案为经典的缠枝莲纹饰,盖碗上图案为中国传统并蒂莲纹样。高款撇口的设计使外撇的碗口延伸了盖碗的弧度, 在使用过程中不易烫手。矮款则小巧玲珑,胎体较厚,适合手小的喝茶人。
在中国古代,并蒂莲有“花中君子”之称,是荷花中的极品,象征着百年好合、永结同心。并蒂莲,茎杆一枝,花开两朵,可谓同心、同根、同福、同生的象征。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并蒂莲被誉为爱情的象征,谕意夫妻恩爱,美满幸福,并象征男女爱情缠绵;兄弟情同手足,感情深厚。民间传说中,并蒂莲的出现是吉祥之兆。
除此之外,缠枝莲又因其“花中有花,叶内添花”,又名“万寿藤”,寓意吉庆,因其结构连绵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除此之外,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莲花是真善美的化身,同时又是佛的征。“莲”与“连”谐音,连绵不断的意思,寄托着良好的祝愿和寓意情感。缠枝莲作为中国传统纹饰的一部分传承至今,与其自身的美感和文化有关,具有独特的艺术性。莲花具有的圣洁气质,美而不妖,丽而不俗。正是因为它的这种美感,缠枝莲成为一种装饰图案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除此之外,其瓷器上美丽的锡斑更加赋予了它独特的魅力。锡斑的形成是青料中局部的铁元素含量特别高,在高温釉溶液中达到饱和状态,烧窑加温结束后,窑温逐步下降形成超饱和部分的铁元素开始析出。如果青料的铁含量越高,冷却的速度又控制得当,器物上就较易产生锡斑。
除烧制及用料外,锡斑的形成还存在釉料一环的因素,即在绘画的过程中,因青料堆集也会形成锡斑。往往在起落笔、交汇处及顿笔着墨的器物面上,锡斑的出现率也更多。锡斑成形,既可以说是造化天成,也能说是人工点缀。这些锡斑不仅增添了碗的古朴质感,还赋予了碗一种独特的历史感。
此盖碗画片细腻,笔触细腻,勾勒出独特的线条美感。其青花料发色雅致,略带有淡淡的锡斑感,在灯光下呈现出婉约灵动的美伦美奂。这只盖碗素雅而古朴,具有浓浓的仿明情调,让人爱不释手。
-
缺货中
$769.99[vc_row et_row_padding="true" el_class="p-variations"][vc_column width="1/3" offset="vc_col-xs-4"][et_image alignment="aligncenter" image="30302" extra_class="p-current"][/et_image][/vc_column][vc_column width="1/3" offset="vc_col-xs-4"][et_image alignment="aligncenter" image="30275" img_link="url:/zh-hans/p/手绘青花并蒂莲盖碗矮/"][/et_image][/vc_column][vc_column width="1/3" offset="vc_col-xs-4"][/vc_column][/vc_row]此盖碗为仿明风格,釉下青花工艺,全手工手绘制作而成。盖子上图案为经典的缠枝莲纹饰,盖碗上图案为中国传统并蒂莲纹样。高款撇口的设计使外撇的碗口延伸了盖碗的弧度, 在使用过程中不易烫手。矮款则小巧玲珑,胎体较厚,适合手小的喝茶人。
在中国古代,并蒂莲有“花中君子”之称,是荷花中的极品,象征着百年好合、永结同心。并蒂莲,茎杆一枝,花开两朵,可谓同心、同根、同福、同生的象征。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并蒂莲被誉为爱情的象征,谕意夫妻恩爱,美满幸福,并象征男女爱情缠绵;兄弟情同手足,感情深厚。民间传说中,并蒂莲的出现是吉祥之兆。
除此之外,缠枝莲又因其“花中有花,叶内添花”,又名“万寿藤”,寓意吉庆,因其结构连绵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除此之外,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莲花是真善美的化身,同时又是佛的征。“莲”与“连”谐音,连绵不断的意思,寄托着良好的祝愿和寓意情感。缠枝莲作为中国传统纹饰的一部分传承至今,与其自身的美感和文化有关,具有独特的艺术性。莲花具有的圣洁气质,美而不妖,丽而不俗。正是因为它的这种美感,缠枝莲成为一种装饰图案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除此之外,其瓷器上美丽的锡斑更加赋予了它独特的魅力。锡斑的形成是青料中局部的铁元素含量特别高,在高温釉溶液中达到饱和状态,烧窑加温结束后,窑温逐步下降形成超饱和部分的铁元素开始析出。如果青料的铁含量越高,冷却的速度又控制得当,器物上就较易产生锡斑。
除烧制及用料外,锡斑的形成还存在釉料一环的因素,即在绘画的过程中,因青料堆集也会形成锡斑。往往在起落笔、交汇处及顿笔着墨的器物面上,锡斑的出现率也更多。锡斑成形,既可以说是造化天成,也能说是人工点缀。这些锡斑不仅增添了碗的古朴质感,还赋予了碗一种独特的历史感。
此盖碗画片细腻,笔触细腻,勾勒出独特的线条美感。其青花料发色雅致,略带有淡淡的锡斑感,在灯光下呈现出婉约灵动的美伦美奂。这只盖碗素雅而古朴,具有浓浓的仿明情调,让人爱不释手。
-
$520.99
此盖碗为釉下青花工艺,全手工手绘制作而成。图案其中之一为双凤,凤凰是百鸟之王,双凤是寓意一对出类拔萃的人才或美好事物, 好事成双的美意。另外,盖碗还绘有生动的缠枝莲画片。缠枝莲“花中有花,叶内添花”,又名“万寿藤”,寓意吉庆,因其结构连绵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除此之外,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莲花是真善美的化身,同时又是佛的征。“莲”与“连”谐音,连绵不断的意思,寄托着良好的祝愿和寓意情感。缠枝莲作为中国传统纹饰的一部分传承至今,与其自身的美感和文化有关,具有独特的艺术性。莲花具有的圣洁气质,美而不妖,丽而不俗。正是因为它的这种美感,缠枝莲成为一种装饰图案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盖碗胎质细腻油润,画工灵动栩栩如生。其整个制作都是全手工手绘完成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打磨,让这款茶杯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这些茶器通过模仿中国古代传统茶具的造型和风格,使人们能够欣赏到传统艺术的魅力,体验历史的韵味。典雅的线条、流畅的曲面和细腻的纹饰,展现出一种高雅而和谐的美感,使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愉悦和情趣。
-
$389.99
盖碗画片为万花。万花图又称万花堆、锦上添花等,俗称百花不露地。这种纹饰多在器物主体中心部位绘画牡丹等大朵纹样,在周围加绘菊花、茶花、月季、荷花、百合、牵牛花等各种小花朵图案,并且画有很精细的辅纹,让画面覆盖全器,器不露地,如同万花堆聚,寓意百花呈瑞,盛世升平。此款盖置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栩栩如生各不相同的花朵,使整个画面釉色油润,古朴典雅,又鲜活灵动。
盖碗胎质细腻油润,画工灵动栩栩如生。其整个制作都是全手工手绘完成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打磨,让这款茶杯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这些茶器通过模仿中国古代传统茶具的造型和风格,使人们能够欣赏到传统艺术的魅力,体验历史的韵味。典雅的线条、流畅的曲面和细腻的纹饰,展现出一种高雅而和谐的美感,使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愉悦和情趣。
-
$279.99
此盖碗为仿元青花工艺,全手工手绘制作而成。图案为一鹭莲科,也可以叫一路连科,它的美好寓意取自鹭鸶与莲叶互相搭配而成的图案。因为“鹭” 与“路”同音,而“莲”又与“连”,因此谐为“一路连科”。古代科举中,连续考中被称为“连科”,“一路连科”是对学子的美好祝福,寓意仕途顺利、步步高升。
此外,众所周知,元青花是指我国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时期制作的青花瓷器。元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瓷器艺术的鼎盛时期之一,元青花瓷器作为当时的代表之一,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术水平。元青花的特点是采用青花彩绘,使用的颜料是由氧化钴制成的青色颜料,烧制后颜色鲜艳浓郁,具有极高的装饰效果。元青花瓷器造型多样,器型较厚重,线条简练流畅,器形稳重庄重,制作精美。而之后元青花的改变是在唐瓷宋瓷的基础上加以升华。首先从釉色上进行改进和创新。发明了独特的白釉、卵白釉、青白釉,使得釉面晶莹剔透。在釉色上采用进口钴料,即“苏麻离青” 或使用国产青料制作而成。
而元青花锡斑的形成是青料中局部的铁元素含量特别高,在高温釉溶液中达到饱和状态,烧窑加温结束后,窑温逐步下降形成超饱和部分的铁元素开始析出。如果青料的铁含量越高,冷却的速度又控制得当,器物上就较易产生锡斑。
除烧制及用料外,锡斑的形成还存在釉料一环的因素,即在绘画的过程中,因青料堆集也会形成锡斑。往往在起落笔、交汇处及顿笔着墨的器物面上,锡斑的出现率也更多。锡斑成形,既可以说是造化天成,也能说是人工点缀。
此盖碗胎体较厚,老味十足。采用苏麻离青釉料,锡斑感重,别有一番旧时代的风韵。其整个制作即 “都是全手工手绘完成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打磨,让这款盖碗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它的鸳鸯和莲叶图案栩栩如生,展现出古老的文化和美学价值,让人们在品茶的同时沉浸于优美的艺术氛围中。
-
缺货中
$123.99[vc_row et_row_padding="true" el_class="p-variations"][vc_column width="1/3" offset="vc_col-xs-4"][et_image alignment="aligncenter" image="29757" img_link="url:/zh-hans/p/手工柴烧美人壶圆/"][/et_image][/vc_column][vc_column width="1/3" offset="vc_col-xs-4"][et_image alignment="aligncenter" image="29751" extra_class="p-current"][/et_image][/vc_column][vc_column width="1/3" offset="vc_col-xs-4"][/vc_column][/vc_row]这只美人小壶是柴烧全手工制作而成。柴烧茶具的美在于其天然朴素的风格和与众不同的质感。柴烧茶具的制作过程中采用了传统的柴火烧制技术,茶具表面常常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纹理,这些特点是通过火烧过程中木柴烧烤的痕迹所形成的。
每个柴烧茶具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的色彩和纹理是由制作过程中的随机变量所决定的。这种天然朴素的风格和独特的质感给人一种质朴、纯净的感觉,也使每个柴烧茶具都成为了一个独特的艺术品。
-
缺货中
$149.99[vc_row et_row_padding="true" el_class="p-variations"][vc_column width="1/3" offset="vc_col-xs-4"][et_image alignment="aligncenter" image="29664" img_link="url:/zh-hans/p/粗陶粉引小茶壶高/"][/et_image][/vc_column][vc_column width="1/3" offset="vc_col-xs-4"][et_image alignment="aligncenter" image="29661" extra_class="p-current"][/et_image][/vc_column][vc_column width="1/3" offset="vc_col-xs-4"][et_image alignment="aligncenter" image="29658" img_link="url:/zh-hans/p/粗陶粉引小茶壶矮/"][/et_image][/vc_column][/vc_row]这个粗陶粉引小茶壶是全手工制作而成。它的外观呈现出一种粗糙的感觉,但却别具一番美感。
其特别的工艺-粉引,又称”白化妆”或“粉吹”,因看上去就像风吹起一片粉末而得名。粉引的特点,就是曾经使用过的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产生变化。粉引的表面,有许多气孔,一旦进去水后,那些痕迹就会像花瓣一样,舒展开放。纯朴、低调、包容,这就是粉引的特色,摆放在茶几上,总有一种淡淡的宁静和温馨。
-
缺货中
$149.99[vc_row et_row_padding="true" el_class="p-variations"][vc_column width="1/3" offset="vc_col-xs-4"][et_image alignment="aligncenter" image="29664" extra_class="p-current"][/et_image][/vc_column][vc_column width="1/3" offset="vc_col-xs-4"][et_image alignment="aligncenter" image="29661" img_link="url:/zh-hans/p/粗陶粉引小茶壶平/"][/et_image][/vc_column][vc_column width="1/3" offset="vc_col-xs-4"][et_image alignment="aligncenter" image="29658" img_link="url:/zh-hans/p/粗陶粉引小茶壶矮/"][/et_image][/vc_column][/vc_row]这个粗陶粉引小茶壶是全手工制作而成。它的外观呈现出一种粗糙的感觉,但却别具一番美感。
其特别的工艺-粉引,又称”白化妆”或“粉吹”,因看上去就像风吹起一片粉末而得名。粉引的特点,就是曾经使用过的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产生变化。粉引的表面,有许多气孔,一旦进去水后,那些痕迹就会像花瓣一样,舒展开放。纯朴、低调、包容,这就是粉引的特色,摆放在茶几上,总有一种淡淡的宁静和温馨。
-
$645.99
此鸡心品茗杯为仿明风格,釉下青花工艺,全手工手绘制作而成。此杯外壁饰青花缠枝花卉配以杂宝纹,底足一圈莲瓣花纹,杯内青花满绘宝相花和如意纹饰,整体纹饰繁密有致,绘画精巧细致,线条流畅,青花发色深沉淡雅,釉色白中闪青,釉面莹润,胎质细腻,造型轻巧俊秀,追求实用与美观的统一。底部有鸡心状突起,故而名为鸡心杯。
在中国古代,缠枝纹最为表象的含义就是“生生不息、富贵绵长”,即“长生”与“富贵”。而杂宝纹为寓意吉祥好运的众多装饰型图案, 因为没有固定的数量和组合样式, 所以俗称为 “杂宝” 。杂宝纹基本囊括了世俗社会对权势、财富、爱情、幸福、长寿、享乐等的普遍追求, 是民间喜闻乐见的纹样。
杯内绘制的宝相花则寓意着吉祥如意,幸福美满,富贵繁盛。其下绘制的如意纹也有着美好的寓意,即为吉祥的意思。其贵在圆润无缺, 如意呈祥, 在优美的形式之下饱含深刻的意义, 代表着吉祥、称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除此之外,其瓷器上美丽的锡斑更加赋予了它独特的魅力。元青花锡斑的形成是青料中局部的铁元素含量特别高,在高温釉溶液中达到饱和状态,烧窑加温结束后,窑温逐步下降形成超饱和部分的铁元素开始析出。如果青料的铁含量越高,冷却的速度又控制得当,器物上就较易产生锡斑。
除烧制及用料外,锡斑的形成还存在釉料一环的因素,即在绘画的过程中,因青料堆集也会形成锡斑。往往在起落笔、交汇处及顿笔着墨的器物面上,锡斑的出现率也更多。锡斑成形,既可以说是造化天成,也能说是人工点缀。
此品茗杯胎体油润,釉下青花栩栩如生。若隐若现的锡斑别有一种旧时代的风韵,怀旧而自然,美丽而优雅,每一笔青花的笔触都是那么得楚楚动人,活灵活现。繁复的纹饰精致而不单调,昭显出画师深厚的艺术功底。
-
$515.99
此品茗杯为仿明风格,釉下青花工艺,全手工手绘制作而成。图案为经典的缠枝莲纹饰。
缠枝莲“花中有花,叶内添花”,又名“万寿藤”,寓意吉庆,因其结构连绵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除此之外,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莲花是真善美的化身,同时又是佛的征。“莲”与“连”谐音,连绵不断的意思,寄托着良好的祝愿和寓意情感。缠枝莲作为中国传统纹饰的一部分传承至今,与其自身的美感和文化有关,具有独特的艺术性。莲花具有的圣洁气质,美而不妖,丽而不俗。正是因为它的这种美感,缠枝莲成为一种装饰图案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除此之外,其瓷器上美丽的锡斑更加赋予了它独特的魅力。锡斑的形成是青料中局部的铁元素含量特别高,在高温釉溶液中达到饱和状态,烧窑加温结束后,窑温逐步下降形成超饱和部分的铁元素开始析出。如果青料的铁含量越高,冷却的速度又控制得当,器物上就较易产生锡斑。
除烧制及用料外,锡斑的形成还存在釉料一环的因素,即在绘画的过程中,因青料堆集也会形成锡斑。往往在起落笔、交汇处及顿笔着墨的器物面上,锡斑的出现率也更多。锡斑成形,既可以说是造化天成,也能说是人工点缀。这些锡斑不仅增添了碗的古朴质感,还赋予了碗一种独特的历史感。
此品茗杯画片细腻,笔触细腻,勾勒出独特的线条美感。其青花料发色淡雅,略带有淡淡的锡斑感,在灯光下呈现出婉约灵动的美伦美奂。这只盖碗素雅而古朴,具有浓浓的仿明情调,让人爱不释手。
-
$588.99
此主人杯运用描金青花珐琅彩纯手工绘制而成。其画片为蝶恋花纹样,其色彩丰富,栩栩如生,别有一番情调。
描金,金彩装饰手法之一,用本金(金粉)或亮金(金水)在瓷面上描饰装饰纹样或配合其他装饰作边线或金地使用,然后入炉经低温烘烧而成。此主人杯的杯延和底座都使用了描金工艺。
青花珐琅彩是一种独特的瓷器装饰技艺,结合了青花和珐琅彩两种传统工艺。它是中国传统瓷器制作的一种变种,将青花和珐琅彩的特点相结合,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装饰风格。
青花是指在瓷器表面绘制蓝色图案的技艺。这种技法起源于元代,但在明代和清代达到了顶峰。青花装饰采用的是氧化钴蓝颜料,在高温下烧制后,蓝色的图案会与瓷器表面融为一体,使得图案持久耐用。
而珐琅彩,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装饰手法。珐琅彩通过在瓷器表面绘制彩色的图案,然后在高温下进行烧制,使颜色与瓷器表面融合成为一体,从而实现图案的持久和绚丽。这些图案通常非常精美,有花鸟、人物、山水等各种主题,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特色。珐琅彩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来完成。首先,制作瓷器的原型,然后在其表面上用特殊的矿物质颜料绘制图案。绘画完成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烧制工序,其中瓷器和彩料的烧制温度和时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温度和时间不当,可能会导致瓷器开裂或者颜色不稳定。珐琅彩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
青花珐琅彩将这两种工艺相结合,通常先使用青花技法绘制出蓝色的图案,然后在彩色的图案部分使用珐琅彩技艺,添加其他颜色,以增强图案的视觉效果和立体感。这样的装饰方法使得瓷器上的图案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保留了青花和珐琅彩各自的特点。青花珐琅彩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成为当时瓷器装饰的主要风格之一。
此主人杯的画片为栩栩如生的蝶恋花纹样。蝶恋花”寓意甜蜜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近来人们赋予蝶恋花更丰富的寓意,表达美好的祝愿,象征爱情美好、富贵花开。以各种形式存世。 蝴蝶是幸福、爱情的象征,它能给人以鼓舞、陶醉和向往。中国传统文学常把双飞的蝴蝶作为自由恋爱的象征,这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蝴蝶忠于情侣,一生只有一个伴侣,是昆虫界忠贞的代表之一,而且中国民间有“梁祝化蝶”的美丽传说,所以蝶恋花题材寓意甜蜜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
此釉上彩主人杯颜色丰富而多彩,笔触灵动而鲜活,让人们在品茶的同时沉浸于优美的艺术氛围中。
-
$645.99
此品茗杯为仿明风格,釉下青花工艺,全手工手绘制作而成。此品茗杯上绘有中国传统并蒂莲纹样,笔触细腻而雅致。
在中国古代,并蒂莲有“花中君子”之称,是荷花中的极品,象征着百年好合、永结同心。并蒂莲,茎杆一枝,花开两朵,可谓同心、同根、同福、同生的象征。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并蒂莲被誉为爱情的象征,谕意夫妻恩爱,美满幸福,并象征男女爱情缠绵;兄弟情同手足,感情深厚。民间传说中,并蒂莲的出现是吉祥之兆。
除此之外,其瓷器上美丽的锡斑更加赋予了它独特的魅力。锡斑的形成是青料中局部的铁元素含量特别高,在高温釉溶液中达到饱和状态,烧窑加温结束后,窑温逐步下降形成超饱和部分的铁元素开始析出。如果青料的铁含量越高,冷却的速度又控制得当,器物上就较易产生锡斑。
除烧制及用料外,锡斑的形成还存在釉料一环的因素,即在绘画的过程中,因青料堆集也会形成锡斑。往往在起落笔、交汇处及顿笔着墨的器物面上,锡斑的出现率也更多。锡斑成形,既可以说是造化天成,也能说是人工点缀。这些锡斑不仅增添了碗的古朴质感,还赋予了碗一种独特的历史感。
此品茗杯画片细腻,笔触细腻,勾勒出独特的线条美感。其青花料发色雅致,略带有淡淡的锡斑感,在灯光下呈现出婉约灵动的美伦美奂。这只盖碗素雅而古朴,具有浓浓的仿明情调,让人爱不释手。
-
$439.99
此小缸杯为仿元青花工艺,整个画片古味十足,线条粗旷有力,龙纹图案栩栩如生。
在中国文化中,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象征和图腾,有着丰富的寓意。首先,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为神圣、最有权威、最具高贵地位的形象之一。它是天神、地神和水神的化身,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神圣的力量。其次,龙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吉祥的象征。龙有掌管雨水的能力,因此也被视为农业的守护神,代表着丰收和富裕。此外,龙还有着许多其他的象征意义,如长寿、权威、成功、勇气、智慧等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一种高尚、神秘、令人敬畏的形象,代表着人们对未知和神秘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此外,除了出众的画片,此缸杯还用了仿元青花的工艺。众所周知,元青花是指我国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时期制作的青花瓷器。元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瓷器艺术的鼎盛时期之一,元青花瓷器作为当时的代表之一,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术水平。元青花的特点是采用青花彩绘,使用的颜料是由氧化钴制成的青色颜料,烧制后颜色鲜艳浓郁,具有极高的装饰效果。元青花瓷器造型多样,器型较厚重,线条简练流畅,器形稳重庄重,制作精美。而之后元青花的改变是在唐瓷宋瓷的基础上加以升华。首先从釉色上进行改进和创新。发明了独特的白釉、卵白釉、青白釉,使得釉面晶莹剔透。在釉色上采用进口钴料,即“苏麻离青” 或使用国产青料制作而成。
而元青花锡斑的形成是青料中局部的铁元素含量特别高,在高温釉溶液中达到饱和状态,烧窑加温结束后,窑温逐步下降形成超饱和部分的铁元素开始析出。如果青料的铁含量越高,冷却的速度又控制得当,器物上就较易产生锡斑。
除烧制及用料外,锡斑的形成还存在釉料一环的因素,即在绘画的过程中,因青料堆集也会形成锡斑。往往在起落笔、交汇处及顿笔着墨的器物面上,锡斑的出现率也更多。锡斑成形,既可以说是造化天成,也能说是人工点缀。
此缸杯胎质油润,老味十足。采用苏麻离青釉料,锡斑感重,别有一番旧时代的风韵。其整个制作过程都是全手工手绘完成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打磨,让这款茶杯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它的青花龙纹图案栩栩如生,展现出古老的文化和美学价值,让人们在品茶的同时沉浸于优美的艺术氛围中。
-
缺货中
$195.99此公道杯为仿元青花工艺,全手工手绘制作而成。在中国文化中,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象征和图腾,有着丰富的寓意。首先,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为神圣、最有权威、最具高贵地位的形象之一。它是天神、地神和水神的化身,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神圣的力量。其次,龙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吉祥的象征。龙有掌管雨水的能力,因此也被视为农业的守护神,代表着丰收和富裕。此外,龙还有着许多其他的象征意义,如长寿、权威、成功、勇气、智慧等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一种高尚、神秘、令人敬畏的形象,代表着人们对未知和神秘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此外,众所周知,元青花是指我国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时期制作的青花瓷器。元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瓷器艺术的鼎盛时期之一,元青花瓷器作为当时的代表之一,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术水平。元青花的特点是采用青花彩绘,使用的颜料是由氧化钴制成的青色颜料,烧制后颜色鲜艳浓郁,具有极高的装饰效果。元青花瓷器造型多样,器型较厚重,线条简练流畅,器形稳重庄重,制作精美。而之后元青花的改变是在唐瓷宋瓷的基础上加以升华。首先从釉色上进行改进和创新。发明了独特的白釉、卵白釉、青白釉,使得釉面晶莹剔透。在釉色上采用进口钴料,即“苏麻离青” 或使用国产青料制作而成。
而元青花锡斑的形成是青料中局部的铁元素含量特别高,在高温釉溶液中达到饱和状态,烧窑加温结束后,窑温逐步下降形成超饱和部分的铁元素开始析出。如果青料的铁含量越高,冷却的速度又控制得当,器物上就较易产生锡斑。
除烧制及用料外,锡斑的形成还存在釉料一环的因素,即在绘画的过程中,因青料堆集也会形成锡斑。往往在起落笔、交汇处及顿笔着墨的器物面上,锡斑的出现率也更多。锡斑成形,既可以说是造化天成,也能说是人工点缀。
此公道杯胎体较厚,老味十足。采用苏麻离青釉料,锡斑感重,别有一番旧时代的风韵。其整个制作过程都是全手工手绘完成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打磨,让这款茶杯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它的青花龙纹图案栩栩如生,展现出古老的文化和美学价值,让人们在品茶的同时沉浸于优美的艺术氛围中。
-
缺货中
$195.99此公道杯为仿元青花工艺,全手工手绘制作而成。自古以来,鱼藻纹就是传统的陶瓷装饰纹样,是祥瑞之意的代表,有着极其丰富的吉祥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因鱼与“余”同音,是吉祥寓意的表现形式,象征着富裕富余。人们用鱼来寓意“富贵有余”、“连(莲)年有余(鱼)”、“吉庆有余”等。鱼藻纹以鱼为构图中心,水藻等纹饰为辅,组成多种多样的装饰纹样形式。画面所绘的四尾游鱼寓意“四序有余”,即一年四季皆有盈余,寓意颇好。这样的纹饰不仅为皇家所喜闻乐见,更是一种普天下百姓所钟爱的吉祥纹饰。鱼藻纹灵活的构图、美好的寓意、丰富的变换,无论落在哪个时代,总能成为经典。
此外,众所周知,元青花是指我国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时期制作的青花瓷器。元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瓷器艺术的鼎盛时期之一,元青花瓷器作为当时的代表之一,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术水平。元青花的特点是采用青花彩绘,使用的颜料是由氧化钴制成的青色颜料,烧制后颜色鲜艳浓郁,具有极高的装饰效果。元青花瓷器造型多样,器型较厚重,线条简练流畅,器形稳重庄重,制作精美。而之后元青花的改变是在唐瓷宋瓷的基础上加以升华。首先从釉色上进行改进和创新。发明了独特的白釉、卵白釉、青白釉,使得釉面晶莹剔透。在釉色上采用进口钴料,即“苏麻离青” 或使用国产青料制作而成。
而元青花锡斑的形成是青料中局部的铁元素含量特别高,在高温釉溶液中达到饱和状态,烧窑加温结束后,窑温逐步下降形成超饱和部分的铁元素开始析出。如果青料的铁含量越高,冷却的速度又控制得当,器物上就较易产生锡斑。
除烧制及用料外,锡斑的形成还存在釉料一环的因素,即在绘画的过程中,因青料堆集也会形成锡斑。往往在起落笔、交汇处及顿笔着墨的器物面上,锡斑的出现率也更多。锡斑成形,既可以说是造化天成,也能说是人工点缀。
此公道杯胎体较厚,老味十足。采用苏麻离青釉料,锡斑感重,别有一番旧时代的风韵。其整个制作过程都是全手工手绘完成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打磨,让这款茶杯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它的青花鱼藻纹图案栩栩如生,展现出古老的文化和美学价值,让人们在品茶的同时沉浸于优美的艺术氛围中。
-
$279.99
此手雷杯为仿元青花工艺,磨砂釉面,全手工手绘制作而成。图案为一鹭莲科,也可以叫一路连科,它的美好寓意取自鹭鸶与莲叶互相搭配而成的图案。因为“鹭” 与“路”同音,而“莲”又与“连”,因此谐为“一路连科”。古代科举中,连续考中被称为“连科”,“一路连科”是对学子的美好祝福,寓意仕途顺利、步步高升。
此外,众所周知,元青花是指我国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时期制作的青花瓷器。元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瓷器艺术的鼎盛时期之一,元青花瓷器作为当时的代表之一,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术水平。元青花的特点是采用青花彩绘,使用的颜料是由氧化钴制成的青色颜料,烧制后颜色鲜艳浓郁,具有极高的装饰效果。元青花瓷器造型多样,器型较厚重,线条简练流畅,器形稳重庄重,制作精美。而之后元青花的改变是在唐瓷宋瓷的基础上加以升华。首先从釉色上进行改进和创新。发明了独特的白釉、卵白釉、青白釉,使得釉面晶莹剔透。在釉色上采用进口钴料,即“苏麻离青” 或使用国产青料制作而成。
而元青花锡斑的形成是青料中局部的铁元素含量特别高,在高温釉溶液中达到饱和状态,烧窑加温结束后,窑温逐步下降形成超饱和部分的铁元素开始析出。如果青料的铁含量越高,冷却的速度又控制得当,器物上就较易产生锡斑。
除烧制及用料外,锡斑的形成还存在釉料一环的因素,即在绘画的过程中,因青料堆集也会形成锡斑。往往在起落笔、交汇处及顿笔着墨的器物面上,锡斑的出现率也更多。锡斑成形,既可以说是造化天成,也能说是人工点缀。
此杯小巧玲珑,老味十足。采用苏麻离青釉料,锡斑感重,别有一番旧时代的风韵。其整个制作即 “都是全手工手绘完成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打磨,让这款茶杯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它的青花龙纹图案栩栩如生,展现出古老的文化和美学价值,让人们在品茶的同时沉浸于优美的艺术氛围中。
-
新品
$499.99这款 手绘斗彩蝶恋花壶承 出自景德镇,采用经典的斗彩工艺烧制,整器线条优雅舒展,轮廓规整沉稳。器内以圆形构图为中心,手工绘制蝶恋花图案,蝶影翩翩,花枝繁茂,笔触灵动生动,画面充满古典浪漫的情调。
斗彩是一种集青花与彩绘于一体的高难度装饰技法,先以釉下青花勾勒图案轮廓,经高温烧制后再施釉上彩填色,再次入窑低温烧成。青花沉稳雅致,釉彩温润缤纷,呈现出色彩层次分明、画面丰富生动的视觉效果。这一技艺起源于明代成化时期,因制作精良、工艺复杂,历来是宫廷御器的代表。
“蝶恋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自由、爱情与美的结合。蝶寓意心意相通、情感细腻,花则常用来象征佳人与美景,二者结合寓意情投意合、花好月圆,是中国文人雅士常用的审美意象,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壶承造型规整大气,口沿略翘可有效接水不外溢,底部平稳厚实,适用于承托各类紫砂壶、玻璃壶等茶器,不仅防止茶汤泼洒,还可保护茶席不被烫伤或染渍。
这款斗彩蝶恋花壶承,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是茶席上的艺术点睛之作,也可作为精致礼物或收藏之选,承载着东方茶道的细腻美学与诗意精神。
-
新品
$279.99这款元青花鱼藻壶承以景德镇传统青花工艺烧制,胎体坚实,造型规整,气韵古雅。内绘鲤鱼穿游于水草之间,画面灵动生趣,鱼身鳞片细腻可见,水草摇曳生姿,浓淡有致,展现出高超的笔法与绘画功力。
自古以来,鱼藻纹就是传统的陶瓷装饰纹样,是祥瑞之意的代表,有着极其丰富的吉祥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因鱼与“余”同音,是吉祥寓意的表现形式,象征着富裕富余。人们用鱼来寓意“富贵有余”、“连(莲)年有余(鱼)”、“吉庆有余”等。鱼藻纹以鱼为构图中心,水藻等纹饰为辅,组成多种多样的装饰纹样形式。画面所绘的四尾游鱼寓意“四序有余”,即一年四季皆有盈余,寓意颇好。这样的纹饰不仅为皇家所喜闻乐见,更是一种普天下百姓所钟爱的吉祥纹饰。鱼藻纹灵活的构图、美好的寓意、丰富的变换,无论落在哪个时代,总能成为经典。
此外,众所周知,元青花是指我国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时期制作的青花瓷器。元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瓷器艺术的鼎盛时期之一,元青花瓷器作为当时的代表之一,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术水平。元青花的特点是采用青花彩绘,使用的颜料是由氧化钴制成的青色颜料,烧制后颜色鲜艳浓郁,具有极高的装饰效果。元青花瓷器造型多样,器型较厚重,线条简练流畅,器形稳重庄重,制作精美。而之后元青花的改变是在唐瓷宋瓷的基础上加以升华。首先从釉色上进行改进和创新。发明了独特的白釉、卵白釉、青白釉,使得釉面晶莹剔透。在釉色上采用进口钴料,即“苏麻离青” 或使用国产青料制作而成。
而元青花锡斑的形成是青料中局部的铁元素含量特别高,在高温釉溶液中达到饱和状态,烧窑加温结束后,窑温逐步下降形成超饱和部分的铁元素开始析出。如果青料的铁含量越高,冷却的速度又控制得当,器物上就较易产生锡斑。
除烧制及用料外,锡斑的形成还存在釉料一环的因素,即在绘画的过程中,因青料堆集也会形成锡斑。往往在起落笔、交汇处及顿笔着墨的器物面上,锡斑的出现率也更多。锡斑成形,既可以说是造化天成,也能说是人工点缀。
此茶盘胎体较厚,老味十足。采用苏麻离青釉料,锡斑感重,别有一番旧时代的风韵。其整个制作过程都是全手工手绘完成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打磨,让其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它的青花鱼藻纹图案栩栩如生,展现出古老的文化和美学价值,让人们在品茶的同时沉浸于优美的艺术氛围中。
-
新品
$1,999.99这套盖碗配茶承套组,以明清时期流行的太阳花纹为主装饰,造型典雅,纹饰鲜明,结合青花瓷特有的锡斑工艺,呈现出古韵盎然的视觉效果。整体采用青花绘制,色泽沉稳而富有层次。
太阳花在明清时期瓷器纹饰中寓意积极向上、繁荣昌盛。其放射状花瓣象征光明与希望,寓意家业兴旺、前途光辉。对于茶器而言,太阳花更有温暖相聚、畅叙情谊的吉祥寓意,使品茗过程更添文化韵味。
盖碗碗身与盖面均饰以放射状太阳花图案。花瓣描绘细腻,线条柔中带刚,花心饱满,彰显明清时期青花瓷器的匀称与秩序之美。外壁以深蓝衬托白描花瓣,使纹饰更显立体生动,细看可见星星点点的青花锡斑,仿佛天然的金属微光,在光线下更添古朴雅致。内壁同样环绕多组太阳花,形成内外呼应的视觉效果。
配套茶盘口径宽阔,盘心至盘沿满饰太阳花纹,布局紧密有序。深浅不一的青花色调配合锡斑的自然散落,让花朵呈现出独特的明暗变化与斑驳质感,既具装饰性,又显岁月沉淀的韵味。底部圈足内有青花书款,并以花朵纹饰点缀,细节考究。
这套盖碗与茶盘不仅在工艺上延续了明清青花瓷的精致传统,也通过太阳花纹传递出吉祥、温暖与繁荣的美好寓意,既适合日常茶事,也具备收藏与陈设价值。
-
新品
$1,139.99此盖碗壶承套组使用青花釉里红工艺全手工制作而成。图案为经典的缠枝莲纹饰。
缠枝莲“花中有花,叶内添花”,又名“万寿藤”,寓意吉庆,因其结构连绵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除此之外,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莲花是真善美的化身,同时又是佛的征。“莲”与“连”谐音,连绵不断的意思,寄托着良好的祝愿和寓意情感。缠枝莲作为中国传统纹饰的一部分传承至今,与其自身的美感和文化有关,具有独特的艺术性。莲花具有的圣洁气质,美而不妖,丽而不俗。正是因为它的这种美感,缠枝莲成为一种装饰图案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而青花釉里红,俗称“青花加紫”,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加绘纹饰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青花,是指用青花料描绘图案花纹,然后施透明釉,在以1200C以上的还原焰一次烧成的釉下彩。釉里红,是指用铜的氧化物(铜花)为着色剂配制的彩料,在坯体上(或先施以青白釉的坯胎土)描绘纹样,再盖一层青白釉,然后装匣入窑,经1250C~1280C的强还原焰气氛,使高价铜还原成低价铜,呈现娇妍而沉着的红色花纹。在青花空白处,可以使用釉里红釉里进行绘画创作,故称为青花釉里红。
青花釉里红制造工艺难度非常大,古代有人为烧造青花釉里红瓷器导致倾家荡产的下场。因为青花釉里红瓷器的特点是在瓷胎上同时用钴和铜两种色料彩绘,然后罩釉经高温烧造还原而成。由于钴和铜两种元素还原的温度不同,工艺掌握难度非常大,所以青花釉里红成功的瓷器很少。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飞红现象,即铜和钴两种料融为一体,或者呈色不分明,显得很模糊。
用青花和釉里红制作瓷器,达到了蓝、红、白交相辉映的艺术效果,使瓷器的美丽达到了一个艺术上的新高度。